總機: 0311-87703090
門禁一卡通事業部:
陳經理:158 3066 0032
技術部:
靳工:186 3014 0730
網址:www.fudanber.com
辦公地址:石家莊新華區中華北大街198號中儲廣場D座位1305室
談到技術,如今的大學生和教師往往比他們學習和工作的校園更快地接受更智能的解決方案。精通數字技術的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他們的家、銀行、商店和體育提供無縫連接,這不僅關乎服務,也關乎體驗。智慧校園系統看起來與過去和現在的大學和學院截然不同。這些智慧校園利用能夠實現無摩擦、無接觸和直觀體驗的技術——由數字連接的社區驅動——抓住真正的變革,提供其數字本地學生群體和教師所期望的服務水平。
為了保持競爭力,高等院校必須跟上步伐。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友好的聊天機器人回答了一個深夜數學問題...入學申請是在幾小時內處理的,而不是幾周...停車系統提醒駕車者注意Z近的空地...互聯黑板允許教授快速與助教分享評分任務...全國各地的教室都無縫共享課程。這些只是智慧校園帶來的一些進步。
通過采用智慧校園戰略,學??梢詭椭_保它們保持可持續性和相關性,增強學生、教師、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以及他們共存的周圍社區的體驗。
一、為什么是智慧校園?
想象一下,如果戰略孤立的各種技術基礎設施和平臺能夠以一種為下一代校園帶來積極成果的方式無縫溝通。
二、什么是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是一個用來描述教育機構的術語,這些教育機構使用在架構良好的基礎設施中無縫編織的下一代技術。這使得“數字連接”能夠提升校園的機構經驗,推動運營效率,并提供教育以一種所有人都能接觸到的方式。它創造積極的互動來促進積極的結果。智慧校園框架可以創建一個數字連接的機構,該機構:
1、智慧校園能力框架
智慧校園不僅僅是校園內以孤立方式利用的應用程序、平臺或基礎架構的集合。它使用下一代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面部識別、智能傳感器和信標——這些技術被戰略性地放置在觸發通信、自動出勤、導出場館分析、自動化流程、監控和啟動工作流的位置,并提供數字本地人習慣的更多創新實踐。
2、設計智慧校園的四個原則
智慧校園的重點是實現創新實踐,使校園體驗現代化,同時利用它來提高運營效率。關鍵因素是互連性及其帶來的好處。在德勤,我們專注于設計中的四個關鍵原則,為任何與校園互動的人營造一種互聯的消費級體驗。
三、智慧校園實施可以實現創新型學校將開始的范式轉變,以改造其機構,滿足當今和未來校園的需求。它可以改善三個重要因素:經驗、效率和教育。它可以重塑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以及與學?;拥姆绞?。它可以成為變革的催化劑,使校園在重塑校園體驗的同時,應對學習和工作的未來。根據需要,它可以繼續為傳統校園服務,同時使其能夠采用新的方法,以他們的數字本地利益相關者所期望的方式服務。利用智慧校園的優勢可以讓機構現代化,同時保持可持續性,并與它們今天所服務的成員相關。以下是一些好處:
1、精心設計的基礎設施和數據策略提供有意義的信息,允許學生、教師、員工和校友之間進行響應式干預。
-如今強大的處理能力有助于校園員工分析其海量數據,然后積極應對并培養積極成果。
-提供協作式教育工具,支持各類學生的學術旅行。
-實現互聯自動化,創造無縫直觀的校園體驗。
2、通過洞察、自動化和用創新實踐取代陳舊的程序,使機構能夠簡化流程、降低成本并提高運作效率。
-校園能夠利用從數據策略中獲得的洞察力來主動解決問題,通過深思熟慮的重新設計提高效率。
-與城市類似,維護建筑物、設施、景觀及其電網對校園的運營效率至關重要。
3、學生、教師和工作人員在校園和周圍社區的導航過程中會獲得更直觀的體驗。通過設計,交互更加方便用戶和消費者。
-學生通過選擇和社會意識得到授權,校園可以主動互動并告知他們的選民。
4、連接性的結構使校園能夠培養一種安全感。一個智慧校園可以利用諸如面部識別、報告和警報系統、槍擊傳感器、位置智能和挖掘模式等先進技術來確保選民的安全。
5、改進了與Wi-Fi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連接,這些應用程序響應迅速、可靠和直觀,有效地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使校園能夠設計和維護更高效的交通和移動性策略。交通是影響學生繼續接受教育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在許多情況下,周邊城市的公共汽車和火車在學生進出校園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由于越來越多的學生是成年工人,他們需要在工作和校園之間進行方便的選擇。
-在校園內培養更健康的成員。通過使用可穿戴設備,學校和社區可以促進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這些可穿戴設備可以告知參與者其健康模式,但校園也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學生健康問題,這可能會影響留校率,并促進更健康的社區,并可能減少對健康和人類服務的影響。
6、-了解校園內各種活動和倡議的模式有助于學校促進包容和促進公平。圍繞包容和多樣性設計的儀表板可以提供有價值的、可操作的見解。
-從教育中獲得的知識推動經濟發展,改善受教育機會只會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區。